摘要:超前小導管是隧道工程中常用的支護措施之一。其功能是預支護,即在開挖前向手掌表麵和周圍岩石注入漿液,以改善圍岩的應力狀態,從而降低開挖過程中的變形和坍塌風險。超前小
超前小導管是隧道工程中常用的支護措施之一。其功能是預支護,即在開挖前向手掌表麵和周圍岩石注入漿液,以改善圍岩的應力狀態,從而降低開挖過程中的變形和坍塌風險。超前小導管有許多規格和型號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規格和型號及其特點。
1. 直徑Φ42mm
超前小導管常用的直徑有Φ42mm、Φ50mm和Φ80mm等,包括Φ42毫米是最常用的規格之一。這種規格的小導管重量輕,便於運輸和安裝。同時,它的小直徑可以減少對手掌表麵和周圍岩石的幹擾。在地質條件差的情況下,Φ經常使用42mm的超前小導管。
2. 長度L=1.5m~3m
超前小導管的長度一般為1.5m~3m,具體長度需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。對於一些短隧道,可以使用1.5m的長度;對於一些長隧道或地質條件較差的情況,需要使用更長的長度,例如2m、2.5m或3m等。
3. 壁厚t=2.5mm~4.5mm
超前小導管的壁厚一般為2.5mm~4.5mm,具體厚度需要根據設計要求和材料選擇來確定。較厚的壁厚可以提高小導管的強度和剛度,但也會增加其重量和成本;較薄的壁厚可以降低成本,但需要確保其強度和剛度符合設計要求。
4. 間距和環向布置
根據工程實際情況,需要確定小導管的間距和環向布置。一般情況下,小導管之間的間距為0.3m~0.5m,環向布置為90°~180°。對地質條件較差或需要加強支護等特殊情況,可采用較小的間距和較大的環向布置角度。
5. 注漿孔和注漿壓力
為了將漿液注入手掌表麵和周圍的岩石,通常需要在小導管的前端設置灌漿孔。灌漿孔的直徑一般為8mm~10mm,間距為15cm~30cm。灌漿壓力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,一般控製在0.5cmMPa~1MPa之間。注漿可選用水泥漿、水玻璃漿或水泥-水玻璃混合漿等。
6. 選擇連接方式和材料
超前小導管的連接方式一般采用螺紋連接或焊接方式。適用於Φ42mm小導管,一般采用絲扣連接方式,需采用配套管件連接;用於Φ50mm和Φ80毫米的小導管通常通過焊接連接。在材料選擇方麵,一般采用Q235B鋼材,也有不鏽鋼等材料。
7. 其它參數及注意事項
除上述常見的規格型號和參數外,還應注意以下幾點:
(1)小導管的外表麵應光滑,無裂紋、毛刺等缺陷;內表麵應光滑,無鐵屑、毛刺等缺陷;兩端應平整,垂直於軸線。
(2)施工時應保障小導管的垂直度和外露長度符合要求;灌漿時應保障灌漿液的配合比和灌漿壓力符合要求。
(3)可以通過增加小導管數量、減小間距、增加環向布置角度等方式加強一些需要加強支護的零件。
(4)安裝完成後,應進行質量檢驗和驗收,包括外觀檢驗、尺寸檢驗、材料檢驗等。如有不合格項目,應及時處理,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要求。